NFT遇上中国制造,数字藏品能摆脱炒作和金融化属性吗?

  在科技奔跑速度加快的年代,“宇宙”要虚拟化,藏品也要数字化。

  元宇宙的热潮依旧。如今,数字藏品在国内已然大有后来居上之势。不仅消费端火热,企业端同样表现积极。头部互联网公司、艺术文化机构,就连一大批银行也都纷纷发行数字藏品。一时间,看似前沿新潮的数字藏品似乎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。

  但火热背后,是真的市场需求,还是别作他用?

  提及数字藏品,就绕不开其原始形态——NFT(Non Fungible Token,非同质化代币)。自诞生以来,有关NFT的争议如同其市场价格般起伏不定。今年5月以来,受虚拟货币价格跳水影响,全球NFT市场出现大震荡。炒作、欺诈、泡沫等字眼也再度围绕着NFT动辄数十万甚至上千万美元的价格展开。

  在国内,去融化成为监管NFT的大方向。二级市场的狂热后,NFT在国内化身数字藏品,大行文化IP路线。虽然数字藏品的二级交易服务在国内不被允许,但在一些平台,数字藏品仍在流转之中实现身价倍增。看似与NFT区隔开的数字藏品能否真的摆脱金融属性

  新增数字藏品交易条款 微信封一批数藏公众号

  日前,微信公众平台新增了数字藏品交易行为相关条款,明确提出从事虚拟货币或数字藏品类业务为违规经营行为,提供数字藏品二级交易服务将被封号。例如提供交易入口、指引、发行渠道引导等。一批数字藏品公众号因此被封禁。

 NFT遇上中国制造,数字藏品能摆脱炒作和金融化属性吗?

  图片来源:微信公众号截图

  作为NFT的中国版本,数字藏品自带金融属性。去年6月,阿里巴巴(HK09988,股价113.2港元,市值2.46万亿港元)旗下的数藏平台鲸探和敦煌美术研究所推出了两款限量藏品,单张价格9.9元,一经发售即售罄,随后其中一款名为“敦煌飞天”的数字藏品在二手交易平台闲鱼被挂出近百万的转售天价。

  此番二级市场的天价炒作以平台下架该商品告终。但这也促使了国内各大平台更加警惕数字藏品的融化风险。例如在鲸探,当前玩家需持有满180天后才能通过平台将数字藏品无偿转赠给好友。

 NFT遇上中国制造,数字藏品能摆脱炒作和金融化属性吗?

  二手交易平台咸鱼上的数字藏品转售贴。图片来源:平台截图

  数字藏品的金融风险是否真的难以解决?日前,欧科云链(HK01499,股价0.177港元,市值9.51亿港元)联合新浪财经举办了一场关于数字藏品的线上论坛。中国NFT数字藏品侵权第一案律师张延来认为,当前的数字藏品行业的确存在金融风险,很多产品本身没有太大价值,但发行方通过大量超发及主动下场引导公众炒作、投资,从而谋取利益。

  “但从今年4月的三协会倡议来看,NFT的价值是被肯定的,重点在于NFT的价格有没有支撑。像无聊猿,一个头像卖几百万,但如果它的价格背后有支撑,不是泡沫,那就算它很贵,也不能说它有金融属性,因为本质上就属于一种价值资产。”张延来说。

  张延来提及的三协会倡议是指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、中国银行业协会、中国证券业协会联合发布的《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》。该倡议表示要坚决遏制NFT金融化、证券化倾向,不为NFT交易提供集中交易(集中竞价、电子撮合、匿名交易、做市商等)、持续挂牌交易、标准化合约交易等服务,变相违规设立交易场所。

  数藏中国CEO王鹏飞表示,当前自带二级交易功能的数字藏品平台可能不少于50家,而这些平台实际上完全缺乏监管。“炒作的东西可以随时上架,甚至有没上区块链,还能修改的NFT。这个时候用户可能连自己买的是什么都不清楚,那投资就很容易归零。”

  以数字藏品电商平台iBox为例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浏览其官方APP发现,其购买界面有“首发”和“寄售”之分。从实际操作来看,持有者可将手中藏品进行标价进行寄售,与二级交易并无差别。

  以一款限量发行1000份,名为“粉墨登场”的数字藏品为例,从6月22日首次寄售至6月26日,其价格从最初的199元涨至13488元,涨幅高达6678%。且5天内经手三人。而据Nonfungible发布的《NFT 2021年度报告》,在国外NFT收藏品社群中,藏品的平均持有时长为40.9天。

 NFT遇上中国制造,数字藏品能摆脱炒作和金融化属性吗?

  图片来源:iBox平台截图

  记者发现,在寄售界面,售价在十万级别的数字藏品也数量众多。此外,寄售价格在流转之间大幅下跌的数字藏品同样不在少数。

  日增平台十几家 “千藏大战”或将开始

  今年5月以来,受虚拟货币市场震荡影响,NFT市场也出现大起伏,不少NFT项目价格迅速跌落,引发了一轮市场大洗牌。

  虽然国内的数字藏品并未受到太大影响,但从实际数字藏品市场的运行来看,想要割裂炒作并非易事。今年5月,上海宁丰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冉炜曾在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他认为国内NFT的金融属性并没有减弱,反而在增强。

  “国内年轻人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比较高,他们把NFT看作一种新的投资方式。一些平台也推出了变相的二次转售服务,交易量也很大。在下一轮监管到来之前,应该会持续火热一段时间,但不可持续。”冉炜称。

 NFT遇上中国制造,数字藏品能摆脱炒作和金融化属性吗?

  iBox上部分首发数字藏品。图片来源:iBox平台截图

  据算力智库,2021年国内各发售平台累计发售456万份数字藏品,总发行价值约为1.5亿元。欧科云链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蒋照生称,国内数字藏品平台的日成交额在今年1月达百万元水平,但到4月该数字就突破1000万元,抖客网,较年初增长了10倍有余。同时,数字藏品交易平台的数量也已超过300家,并仍以每天十余家的速度不断增加。而据算力智库,2021年的平台数量仅有38家。

  亿欧智库数据显示,2026年我国数字藏品销售额将有望超过150亿元。

  蒋照生认为,年轻受众群对NFT的关注热度蔓延至数藏市场是导致行业升温的原因之一。此外,当前数藏市场中优质IP稀缺,供需关系的失衡也会进一步提升市场热度。“相比NFT动辄几万元的参与门槛,现在很多数字藏品都十几块,参与门槛低了很多。”

  王鹏飞坦言,数藏中国在今年1月上线时,市场竞争还很小,也没有很繁杂。但现在市场进入到一种纷乱的状态。“我觉得下半年甚至会更混乱,但明年市场可能就要逐步迎来监管了。但当前的状态也未必不好,每一个入局者都可能刺激新用户入场,其实也是在教育用户。”

  南京大学公关顾问陈闽之是较早开始购买数字藏品的一批玩家。他表示:“现在买NFT的人不多,尤其是艺术品级别的,大多是新贵才去买,传统玩家更愿意买一个实物艺术品。等什么时候这些oldmoney(传统玩家)开始买NFT,那才是一个全新的世界。”

  王鹏飞认为,按照目前新平台增长的速度,行业很快会迎来“千藏大战”,就像曾经的团购平台大战。行业会经历一次大浪淘沙,最后剩下的可能有100家。

  单靠发行文化IP藏品非长久之计

  从微信对公众号平台的管理到相关部门的倡议,可以看出像国外NFT行业那般依靠二级市场交易刺激行业壮大,不太可能成为国内数字藏品模仿的道路。

原标题:【 NFT遇上中国制造,数字藏品能摆脱炒作和金融化属性吗?
内容摘要:在科技奔跑速度加快的年代,“宇宙”要虚拟化,藏品也要数字化。 元宇宙的热潮依旧。如今,数字藏品在国内已然大有后来居上之势。不仅消费端火热,企业端同样表现积极。头部互联网 ...
文章网址:https://www.doukela.com/jc/106605.html;
免责声明: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
上一篇: 枣庄银行近3000万股权折价超4成拍出 去年拨备前利润下滑42.36%
下一篇: 建设银行山西省分行被罚 未按规定报送统计报表